1。 反对英国派:
有些同学觉得英国“水”,1年制项目,其实欧洲很多商科项目也是1年,除了北欧SSE,博科尼,法国高商的2年商科以外,大部分欧洲商科项目还是以1年为主。有的同学觉得英国课程少,这点的确是,是因为英国课程分值大,但是实际操作过程当中英国课程标准很高,所以其实刷分是不存在的,但是在欧洲部分学校是有刷分情况的(尤其是本科阶段,这里不代表所有学校,有已经就读欧洲的同学们跟Pris反馈存在刷分现象)。但是在当年在Pris的爱丁堡读书的时候就是,爱丁堡2次低于50就可以卷铺盖回中国了,没有刷分可能,30W也不会退。刚开始开学orientation就是这内容,以至于给我的阴影不亚于中大本科每次期末考试卷子上面赫然“作弊坚决取消学籍,不发学位证”的恐惧。(这提醒着Pris这么多年平时一定要努力)
2。 反对欧洲派:
有的同学觉得欧洲学校排名不高,没有英国排名好看,QS前100欧洲学校商科占比不多,ETH和EPFL,TUD这些还是以理工科为主,而前100除了阿大,鲁汶,差不多就是哥本哈根大学了。但是事实是,其实欧洲一线商学院基本不参与QS排名,因为QS排名是综合大学的排名,反而会参与金融时报的欧洲商学院排名,所以我们看到的一线商学院SSE,博科尼,ESADE,HEC, ESSEC, ESCP, RSM, 阿姆斯特丹大学商学院(UVA),CBS,LBS,WHU, UCD 等等(不列举了,太多了)这些学校里面很多商学院都不参与QS排名,所以因此而提出欧洲的商学院含金量偏低因为排名不好看的结论,有点偏颇了。因为排名一个是QS的综合大学,一个是Financial Times的独立商学院。
如果你问独立商学院QS排名不好看万一回国落户怎么办?那还是选阿大,鲁汶这样商学院又不错,同时学校前100的吧。
还有的同学吐槽欧洲一点就是,小语种不想学,觉得心累,而且觉得小语种学多了国际性差,还是English-speaking country来的国际化。具体要看,北欧,荷兰,爱尔兰的英语普及率是最好的,很多欧洲项目都是英语授课,所以读书期间英语没问题。但是如果考虑留下来,如果是西班牙,德国,法国这些国家还是要考虑小语种的,但是如果你的商学院是全欧洲有名的,那么找工作不一定会卡死在一个国家,所以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了。
3。 所以总结下来,事实上是:两边比较的parameter参数根本就不一样,而且完全没有可比性!
所有的同学都希望进入名校,这点毋庸置疑,但是排名更加好看的一定是英国,而英国至于这么贵,现在非伦敦的费用在30-40W,而伦敦区在40-50W一年,卖点就是排名,就是回国的落户。就是English-speaking country学习英语的优势。还有一点,考虑转专业的可能性。
但是考虑欧洲的,很多考虑的是性价比,就是因为欧洲性价比太高,所以大部分同学还是中产的预算,那么申请的人数其实很多,因此这就是为什么欧洲学校很难转专业的原因,因为本专业的学生已经招不过来了,而因为教育并没有完全产业化,所以政府补贴的pre-master已经人满为患,开始转化率都低了,让无论是国际生还是校方都开始担心。比如TUD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现在本科的Computer Science专业招生500,申请过程复杂的要死,中间测试还需要线上竞争抽签,如果没有抽到网上考试,那么很不幸的就是,即便你是国际生,也要办签证来campus考试。疫情取消航班和签证怎么办?那么只能放弃了。
所以这样残酷的选择当中就可以看到,欧洲的申请人数绝对不是小众,而无论是英国还是欧洲,随着贸易战越来越夸张,21年只会更难,尤其是英国。
4。 在定校阶段,为什么说谁也不是谁的保底?因为游戏规则根本不一样!
4.1 英国的学校背景+加权平均分基本决定了offer成功的60%以上
在一个非常讲究出身文化的英国,学校背景成为非常重点的参数,如果你的学校是双非,虽然这样讲很残酷,但是一定程度上网排决定了申请前面的学校很艰难,因为可能你的学校并没有在对方的名单里,所以都不会看到PS的部分就被秒拒了。
而加权平均分也是在定英国学校非常重要的点,比如伯明翰一般CON85,利兹一般CON75,不代表利兹水,两个其实差不多,并且利兹和谢菲这对姐妹花这两年会越来越难,现在商学院(管理学院)双非都不要了。所以如果你的均分是83,那么申请伯明翰就会有风险,如果拿到CON85,却在大四一年没有什么课了,刷高2的均分不现实,那么就是换不了UNCON,去不了,相当于offer就变成了无法兑现的支票。所以最开始定校的时候要注意自己和对方CON的均分差多少,如果太多就要再想想。
但是这里不是说英国不看文书,雅思不重要,有雅思会比没有好,同时前面的学校G5和爱王曼华(爱丁堡,KCL,Manchester, Warwick)还是会很在乎PS,并且其他学校PS还是占一定比例的,只不过是比例的多少。
4.2 欧洲申请是一个整体,而商科同学最强劲的武器是GMAT,理工科较劲的是GPA+项目经验
有的双非的同学会感到绝望,难不成双非背景就与名校无缘了吗?完全不是,双非的同学想翻身的战场应该在欧洲,而且最强有力的武器就是一个超过700的GMAT。于此同时,先修课的精确计算应该是所有选校的第一步,因为先修课如果不够,除了荷兰和比利时有可能有预科(Pre-master还要看差多少,如果差太多超过60ECTS,那么也是一年搞不定也会拒)而其他很多更加严格的国家,先修课不够就直接不往下审理了。所以这是入门的要做的事情。而GPA,软性背景(实习,比赛,研究,论文,活动,奖学金,交流经验,夏校)这些其实都会成为PS和CV重要的素材,欧洲看整体,只有极个别的学校卡211,但是大部分一线的商学院不卡。所以剩下每个环节做好,并且有一个强有力的GMAT,就是在这个战场胜利的关键。
理工科补充一下,雅思达标就好,不要非较劲考到7.5,而是应该花点时间提升GPA和增加你的研究项目,并且要研究项目和申请专业方向一致才会含金量高,否则看似做了一大堆,但是匹配度高的没几个。。。那就容易其实软性背景素材含金量会下来,所以就这一点提醒吧。
今日提醒到此结束,勤洗手,少出门,多报两场雅思和GMAT,防止疫情影响抢不到考位。
Priscilla
荷兰,Delft
20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