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同学是Pris20年入学的同学,之前在本科的时候其实GMAT非常高700,但是GPA稍微有点低不够3.0,但是一直笃定的就是要去UCD的航空金融,因为非常感兴趣飞机租赁的业务,以后也想去飞机租赁的公司,但是因缘际会最终还是继续在爱尔兰四大的德勤会计事务所工作,前两个月来到Pris荷兰Delft的家里吃了顿饭,终于网友奔现,甚是开心,听到了很多同学关于留学和就业的吐槽,也有一些他们的感悟,之后又约了这次采访。希望感兴趣留在爱尔兰工作的同学们可以参考。
UCD读书篇
1. 你现在在做什么?
我现在在爱尔兰都柏林的德勤四大会计事务所上班,业务部门是audit insurance,职位是audit associate 第一阶段,按照中文来讲就是助理审计的第一年。
2. 当时你选择爱尔兰UCD的Smurfit商学院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偏偏那么坚持航空金融?
就是单纯的感兴趣,因为非常感兴趣航空金融本身,然后好像只有UCD有这个专业Aviation Finance,因为本身开这个专业的商学院就少,所以专业排名应该也是师姐第一或者第二。其次的原因是因为爱尔兰有2年的工签(就是类似荷兰的search year),而我自己也是用到了这个机会,第三点我愿意选择它的就是属于英语国家,应该是整个欧洲英语环境都是最好的(这一点Pris在荷兰深有感触,其实荷兰人的英语已经算非常普及很好,但是当你说快的时候还是对方会有点懵,当然如果你切换到荷兰语,对方的快也是让你一脸懵,但是Pris有一次因为学校的一个问题打电话给爱尔兰TCD和UCD的录取组,对方说英语的流畅度和反应让Pris感觉回到了英国。。。。。。瞬间对爱尔兰好感提升太多)
3. 很多同学都会担心爱尔兰的课程设置类似英国,一年的项目稍微有点水,你会有同样的感觉吗?觉得课程量太少?
其实我去之前没有担心,但是读完了来看,我觉得不能说水,但是确实愿意读博的同学不适合来,不太强调学术研究的训练,而是更多课程和职业发展和实际就业的情况。我第一个学期上的课程觉得和本科课程稍微有点重复,尤其是数学和金融的部分会和我本科期间大二大三的部分课程有知识点的重叠。虽然UCD的老师说我们的要求不会按照本科来要求,在考试的环节还是有论文和考试的形式,但是发现上课的知识点内容还是会有重叠,好在不多,而仅仅发生在第一个学期。
第二个学期不是教授在教课了,而是请来很多业内的专家来做讲座,尤其是做航空金融的关于法律,其他租赁公司员工来讲。所以我觉得对于要考虑未来读博的同学,可能这个UCD的航空金融会缺乏学术研究的训练,还是职业导向太明显了。
4. UCD当时的课程设置让你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去实习吗?爱尔兰就读期间你觉得找实习容易吗?或者说找实习有必要吗?可以平衡好学业和实习吗?
其实我自己在读书期间是没有实习的,当时UCD有给出一个暑假的小学期让大家实习,我们是3个学期,秋季学期,春季学期和一个夏天的小学期,这个小学期可以让所有同学有三种选择,要不然上课,要不然实习,要不然写论文,然后当时的情况是能够找到实习的都去实习了,但是这个实习学校没有给找,是让自己找的,所以我发现其实还是欧盟的同学都能找到,而中国人基本上都没有找到的,所以我觉得可能是国籍有倾向,人家还是更加愿意找本地的同学参与实习,或者文化也有影响,我们还是稍微比较腼腆,但是更多还是觉得有本地的EU国籍倾向。而且参与实习的同学似乎也比较在意海外经历,如果直接从国内出来的没有任何海外之前交换或者读书的经历,可能在找实习上也比较吃力,反正当时的我就是没有找到实习,然后就继续在小学期上课了。
因为爱尔兰有2年的找工作的签证,叫做STAMP 1G,这两年的时间其实可以找实习,找全职工作,也可以直接就是打零工两年。我也是在这两年期间找到德勤的工作的,我觉得如果这两年找到实习或者全职工作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我发现其实还是EU欧盟的同学就业率最高,而国际生,中国人和美国人的差别不大,并没有因为美国人英文更好而比中国人更好找到工作,除了EU有明显的优势,其他的国际生差不多。所以我觉得还是本地公司倾向找EU的人,其次才是国际人才,而国际人才在他们眼里美国人和中国人没有太大的差别。
5. 爱尔兰有没有限制打工的时间(比如荷兰读书期间就是一周最多10个小时)?
爱尔兰打工的限制是学期中间是一周20个小时,夏天暑假是一周40个小时(全职打工)。这是合法的情况,但是实际发现有印度的同学很拼,然后签约了一个合同工20个小时符合法律,但是私底下还在打工一个不签合同的工作,所以就是疯狂到一周40个小时都在打工,但是这样做其实我觉得不是非常好,毕竟不合法,而合法的就是20个小时,政府这样的要求也是有道理的,毕竟又上学又上班非常困难。
6. 你目前比较喜欢的1门课,给出名字来?和本科国内的教学方式,你喜欢UCD的教学方式哪里独特点?
我喜欢的这门课程其实不是专业教授讲的,名字叫做Topics in Aviation Finance 航空金融的课题(这门课Pris现在看到课程设置里面已经没有了),看着这个名字有点水,但是实际上内容非常不错,讲的是一些关于最前沿的飞机租赁的课题,特别是关于用模型来计算飞机租赁每个月收取多少钱,让人觉得非常接地气也很有趣,所以从这些课程来看,UCD的商学院整体课程安排都比较强调实用性。所以来读博的同学稍微有点困难,我身边只有一个同学读博,其他的同学都是就业了。
7. 该项目考试类型是什么(单纯考试还是论文多)?作业和考试类型?
考试的类型都得有,占比差不多50%各一半,其中个人的participation还有10%的占比,所以最终的测试类型是论文,作业和考试的三种结合。
8. 你入学的那年UCD招生数量多少?有多少是中国学生?其他国际学生的主要组成都是来自哪个国家的?会有中国人扎堆的问题吗?
在我那一届航空金融招生40-50个人,每年人数都不太一样,我实际上这个UCD的硕士上了两年,本身是一年制的,但是其中一年我申请了休学,因为当时疫情网课比较压抑,心里不太舒服,所以申请了休学。
而后面第二年我跟着后一年的同学继续读的时候发现人数更加少了,其中不全部是full-time的,还有part-time的,其中全日制的有30个同学,而其中7-8个是兼职的同学。
我身边还有一个中国的同学当时办理休学的,从我个人办理休学读了两年的经验来看,第二年是没有让我再一次交学费的,这一点还是UCD比较人性化的,其实第二年UCD涨了学费,但是也没有让我补差价,而且中间办理休学的行政费用也没有收我钱,所以感受挺好的。
上面提到的是整个UCD航空金融的人数,而中国人每年其实在递减,之前有一半都是中国人,我那一届是1/3,而现在变成了1/6,越来越少。而其他国际生主要是美国人,印度人,还有一个兼职的埃塞俄比亚的飞行员来读,剩下的都是EU欧盟的人,有荷兰的,英国的,但是主要还是爱尔兰本地人。
9.说说UCD专业的槽点.
就是还是觉得太就业导向了,考虑找工作的同学真的适合,但是如果考虑学术研究的同学建议还是不要来了。我身边只有一个同学继续UCD的博士了,做的是航空金融的延伸,就是关于研究飞机油价,尤其是航空公司如何用期权来控制油价这样的博士课题,不过确实听说航空金融给出来的经费还是挺多的。
10. 你觉得UCD商学院给的职业发展有惊喜或是失望吗?UCD作为爱尔兰比较头部的商学院其实都是以职业导向比较突出的,所以想听听你的看法
我觉得他们的Carrer Service 还是做的不错的,帮我一遍一遍的修改简历,然后后面也有帮助写cover letter,我找了他们有十几次二十次。而他们本身有放出来一些职位,是针对航空金融的同学,但是我感觉这里面的机会还是大部分被欧盟的同学已经争取走了。
爱尔兰工作篇
11. 你工作后对爱尔兰的印象和评价
我觉得爱尔兰整体还是不错的,但是感觉爱尔兰本地人道德素质差别比较大,身边有很多温暖的事情,同事之间的相处也非常好,很多时候身边的同事也帮忙,他们有自己的一个口号叫做make a life easier,我觉得他们真的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帮助我减轻压力。比如有时候同事之间一起去下班喝酒,他们也会说下一次他们掏钱,然后觉得我有点喝多了,会给你换一杯水说别喝了。然后工作当中有时候确实做不完了,我的同事也会尽量帮我,让我晚一点交,而UCD当时读书期间办理休学也是一路绿灯,并没有在行政部门刁难我。这是非常好的部分。
但是也有不好的感受,就是不喜欢爱尔兰的中学生,有一些小痞子会在街上对你出言不逊,这当时让我也是非常吃惊,因为后来来荷兰或者其他欧洲的国家都没有见过这样的中学生,所以也是觉得挺不舒服的。
12. 你觉得硕士一年找工作给出的时间是否紧张?
正如上面提到的,UCD的夏天小学期会让你去实习,所以不用上学的期间找实习(这一点和荷兰真的不同,荷兰基本上想留下来的同学都需要实习,几率明显会大很多,而且很多学校现在U类的比如TUD的一些专业都是让自己找实习,然后毕业论文是和这个实习相关的)。而UCD的夏天小学期我还是继续上课了,我没有找到实习,而当时我发现这个夏天小学期给分比较宽松,可以趁此机会提高一下GPA。
13. 毕业后2年找工作的签证你觉得足够长度找到工作吗?
其实我觉得这2年给的已经很长了,因为如果2年还找不到工作,其实已经没有必要等下去了,毕竟一个月1500欧元的生活费确实很贵,所以2年耗费下去有点太得不偿失了。所以我当时的想法就是如果不行就参加国内的秋招了,还能有个应届生的身份。不过我有认识的同学毕业之后没有找到工作,还在爱尔兰耗着,所以我觉得关键不是给几年,还是2年内如果还不行的话已经说明问题了。
14. 你身边的本专业的毕业生都在做什么?回国的多还是留下来的多?回国的大概进入什么样的单位?留下来的除了航空金融以外和四大以外,还有去哪里的?
我这个专业的同学大部分去的都是租赁公司,少部分去了航空公司,会计去四大的就我一个,前几年还有一个去了四大,但是来德勤的就我一个。
而总体来看其实还是回国的多,大概的比例就是中国同学里面30%留下来荷兰了,而60%的人回去了,我们这30%是有6个人。而回国的同学有一些去了国内的租赁公司,回国也有从事券商的,航空公司的目前没有。这个就业比例也是因为飞机租赁本身找工作不是非常容易,而我观察确实商科里面是会计最好找工作的,毕竟审计的需求量真的是大,而管理专业相对比较难找工作。而有的去了中资企业,但是不给长期工签,所以也有人先用这2年的工作找签证做个跳板。
15. 你觉得读硕士期间如何努力可以有助于找到工作?找实习?交朋友师兄师姐内推?还是学校的招聘会?还是只要网上投简历就好,有没有推荐的找工作的网站?
其实我还是觉得找到实习会对于爱尔兰找到工作非常有用,因为如果完全是国内的工作经验和实习经验,如果不是全职的话,对方其实认可度一般,但是如果在爱尔兰本地上班过,对方会觉得一下接纳度高很多。而我觉得其实很多在爱尔兰实习的同学,就会继续在这个实习单位留用了。所以感觉还是得多投,争取多一些面试。而内部推荐一定是最快的,我自己其实没有太多内推成功的经验,所以我当时就是改了很多遍简历。
14. 你面试四大的流程大概是什么样的,时间线大概是如何?
其实因为读书期间我没有实习,所以直接毕业之后申请了2年的找工作签证,然后22年10月份开始面试,本身来讲其实我是今年秋天才能入职,但是我当时跟德勤的HR说了这个情况,HR直接让我提前一年上班了,所以还是真的人性化。
15. 爱尔兰的工资线大概多少毕业生?职业发展路径四大有没有给出一个比较清晰的线?
我的这个审计的岗位税前年薪是28000欧元/年,一个月税后就是2024欧元(欧洲的税确实很高,这还是算入门的小朋友税收不高的,后面中年会发现涨工资税后涨了个寂寞)。我的一个月在都柏林的生活费大概1500欧元,其中房租就700欧元,这个房租还不是租的整套,而是一个单间,其中独立卧室但是卫生间和厨房都是共享的(类似留学生的住宿情况),而有独立卫生间的都是要1000欧元+。
所以其实欧洲的工作还是比较轻松的,但是确实剩不下太多钱,而我们四大德勤给的发展路线还是比较清晰的,有点熬工龄的意思,按照时间点固定升级。也就是最开始必须ACA考试通过,这个考试的学习费用德勤包了,但是如果3年半或者4年还是考不过,就会直接开除,如果考得过,就直接升到了asssitant manager,大部分的人都是能够升职到助理经历的,但是发现其实也有一批人已经通过ACA考试该升职了,但是人家自己不想继续了,跳槽到其他的公司给的价格更高了,所以留在德勤的又考过ACA的基本上都升到assistant manager了,没有例外。
16. 四大整体的国际氛围如何,你会感受到外国人在这里的天花板或者交流合作的困难吗?举例说明
我觉得其实工作当中,作为中国人持有中国国籍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真实的同事相互相处面子上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真实的交朋友私底下玩还是会发现爱尔兰本地的人扎堆,在我们德勤的食堂里面,会十几个二十个爱尔兰人品在一起吃,而非爱尔兰的包括我,印度人,马来西亚人,塞尔维亚的人会凑在一起吃饭。(哈哈哈哈,这里Pris听到很真实,是荷兰也是这样的,很多时候外来的中国朋友会刚开始努力交朋友荷兰人,所谓“融入”但是后面会发现荷兰人还是蛮封闭的,这一点确实和当时Pris感受当中的英国人差别很大,英国人美国人真的没有非常死磕在本国人凑在一起的感受,但是这一点其实可以理解,其实和歧视没有关系,就是人性中的熟悉感,人都是倾向和熟悉的感受凑在一起,这也是Pris当年作为一个北方女孩去了广州中大上大学发现其实这个南北差异不亚于国内外了。所以如果你很social,可以和欧洲人很好的打成一片,没问题,但是如果你很社恐,其实没有必要勉强自己,找到一个自己舒服的平衡点就好,没有必要硬融入,因为我们其实永远都是中国人。)
17. 而爱尔兰让你感受到的福利有哪些?感觉生活中的坑有哪些?
我觉得一个非常典型的坑就是办居留卡竟然还要收我300欧元。。。。这不是正常ID卡的行政成本么,为什么这么高!!!稍微有一个值得一提的福利就是公交的价格政府给降低了,原来是2欧元,现在是1欧元,但是还是觉得非常贵。如果有病假的话,超过4天的病假公司会给我停薪留职。然后政府还会给我发一些保险的钱,但是其他福利就没有感受到了。
医疗保险其实我出的稍微有点晚,如果当时早一点提交其实公司是可以被我报销的,然后200欧元一年的医疗保险,最初级的医疗保险等级。(欧洲这边是根据你选择的等级来确定保险的范围,当然越高保险的越全乎,但是也越贵,所以很多年轻人身体还是非常好的,选择最初级款)
18. 你以后打算回国发展还是继续在欧洲,或者去别的国家看看?为什么?
我还是比较倾向以后回国的,我之前有想过2年就回去,爱尔兰的就业只是让我多了一个人生的体验,但是确实因为也有点月光,所以觉得购买力有限。而我现在签了三年半的合同,我想着5年之后拿到永久合同之后再说。但是目前也有想过要不然3年半合同结束之后去美国看看,虽然这个概率目前看比较小,也有想过新加坡,香港如果开放工签的话我也想去看看机会。但是如果其他的国家都不靠谱的话,我还是倾向于回国发展。
Priscilla
北京。
202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