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欧洲其他>>留学工具 >> 文章
【学姐采访19】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管理硕士就读体验,已经申请到博洛尼亚商科博士
【学姐采访19】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管理硕士就读体验,已经申请到博洛尼亚商科博士 | admin | 2025-09-27

这位同学23年入学的成功案例,背景可以参考。现在已经读完了,顺利申请到意大利全奖博士,所以继续来回馈分享第一手的就读体验。

一。德国初探

1. 你现在在做什么?

我(之后的采访都是采用学姐第一人称)目前在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UM读管理技术硕士 Master in Management & Technology 尾声,目前还在进行毕业论文的阶段。虽然硕士阶段还在收尾,已经确定了前方的目标和道路,申请到了博洛尼亚大学管理学博士。

2。目前申请到的博洛尼亚博士是什么方向?而且主要通过什么途径申请到的呢?

博洛尼亚的也是管理学博士,是岗位职,就是会签合同每个月发工资。申请的过程是蛮幸运的,之前我自己在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积极做助研Research Assistant (RA),而正好在做的TUM-RA的Chair (研究会主席)有和博洛尼亚大学进行合作,这两边合作的教授有互动,对方的导师和我自己的导师有互动,也就正好申请成功了。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私下介绍,而是仍然需要走流程,我自己第一阶段投材料的得分也不是非常高,而后面面试的时候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也专门去了博洛尼亚。意大利学校也认为我比较诚心,应该不会读着读着半途跑路(因为博士生相当于导师的小工,如果半途跑路很麻烦需要重新招)所以就很顺利的拿到offer了。

目前博士的方向是城市AI和商科市场影响的交叉,侧重于非结构化数据分析。

3。申请到博洛尼亚博士的流程大概如何?

我先和博洛尼亚自己要跟从的导师接触到沟通,但是他们的申请是委员制,就是导师并不能完全拍板,还是需要一个四个人组成的 Chair委员会一起拍板。但是那四个人其实和我的专业都不一样,所以仍然走了比较严格的流程。第一轮就是审理材料,而我在这一轮的得分其实不高,所以后面轮次面试就很诚意的去了博洛尼亚。

4。那拿到博士offer和真正博士入读大概有多少时间可以准备?

我目前已经确定拿到offer,然后真正入职是11月,所以大概给了半年的预备时间,可以完成自己硕士的毕业论文和整顿一下。

二。 慕尼黑工业大学TUM就读体验

5. 你当时申请TUM了四个专业,是什么让你这么执着选择这个德国大学?现在呆了这么多年有想法的变化吗?觉得和自己觉得一样的地方,和不一样的地方?

我觉得这么执着申请一个学校多个专业是我个人性格所致。我自己是挺执着的一个人,认准一个目标就会执着努力,当年申请慕尼黑工业大学硕士我一口气在这个学校申请到了四个专业,在Priscilla姐姐的帮助下也录取到了四个专业,而如今申请博洛尼亚的博士也只投递了这一个学校,就是有点认准一个学校死磕。

而当年我会选择慕尼黑工业大学TUM并且疯狂为其补先修课的缘故是,我最早在本科期间就确立了自己以后要读博,要走学术道路的想法, 当时在科研期间读了很多头部期刊,当时发现商科未来的趋势也都是和计算机方法,数据分析要结合,不能只傻傻的学习商科的理论知识。但是其他的商学院没有太多类似慕尼黑工业大学这样理工背景的量化训练,这也是当年为什么明明也同时录取了意大利博科尼大学这样顶尖的独立商学院,我还是放弃了,毅然决然去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缘故。

另外一个原因是确实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的QS排名非常好,当年申请的时候已经QS 前50了,如今还在飞快的上涨, 已经到QS 28了,作为一个欧洲院校,这么高的QS 排名确实是非常好的。

读完了两年确实不后悔当时的选择,因为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确实是给了我很多自由选择,并且在管理学专业的Chair(研究委员会)老师的方向也是我所喜欢的。

6。德国的生活你感受如何呢?和你马上要去的意大利相比?

之前面试去过博洛尼亚,我感觉德国慕尼黑其实生活并不是很便宜,但是优点是治安真的非常好,我自己去了这么多地方觉得慕尼黑的治安可能是给我感觉最好的了。但是慕尼黑生活比较无聊,也并不是本地人的圈子,所以很多硕士的同学也并未考虑要在当地留下来工作,而更加倾向回国。相较于德国,意大利的好天气更加是我向往的,因为德国的冬天真的非常郁闷。(此处在隔壁荷兰的Priscilla狠狠共情。。。。荷兰的冬天真的郁闷。。。。阴雨连绵无太阳)

7。硕士选择的时候,当时放弃了意大利博科尼大学的offer,选择来到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UM读硕士,你感觉有后悔的点吗?或者哪些点会推翻曾经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曾经自己放弃意大利博科尼大学,是因为当时觉得独立的商学院可能就业资源更好,但是并不适合读博的发展。所以当时硕士阶段挑选offer的时候备选也是比利时鲁汶大学,而不是意大利博科尼这样顶尖的独立商学院。也是因为执着的相信综合大学给出读博的资源会更好,但是实际上发现不是这样的。因为后来会发现比如意大利博科尼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SSE,这些他们都有自己的博士项目。所以基本上他们这么好的老师和学生比例,会让在硕士阶段就和老师有很紧密的互动,直升博士是比较顺其自然的事情。但是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UM完全没有详细、系统的关于博士专业每年招收多少人而是会根据手头的项目到底缺不缺人而临时起意,这样申请博士会有点玄学。这也是我自己对于慕尼黑工业大学TUM比较大的一个槽点。

8。你总共在TUM的两年大概花了多少钱?德国生活费贵吗?

我的第一年生活费和学费,机票,房租的押金总共花了20万人民币,而到了第二年因为有开始做助理研究员Research Assistant (RA), 我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一个月这份RA工作会给我900-1000欧元的工资,使得我之后第二年的生活费一下就下来了。

但是个人体感觉得德国慕尼黑其实消费不低,我自己的房租是一个月800欧元,一个人住,但是这是非常幸运租到的,而身边的朋友基本上一个人住在慕尼黑的房租都要到1200欧元左右。但是德国其他的城市就感觉会比慕尼黑消费要低一些。

9。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现在收学费吗?有的在德国读书的同学会考虑拉长居留为了争取实习时间,现在还能这样做吗?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UM之前是不要的,所以之前有很多同学考虑在德国延期毕业或者拉长读书的时间,希望增加实习机会和留下来的机会。但是现在开始收学费了,一个学期就4000欧元学费,而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硕士阶段最多6个学期毕业,也就是只能4-6个学期结束。那么如果6学期毕业,就会多出来8000欧元的学费和一年的生活费,而8000多欧元是大概6万人民币。而生活费慕尼黑感觉一个月1万块都有点勉强,所以一下多出来20万人民币有点消受不起。很多本身考虑拉长时间的同学就放弃了,努力4个学期毕业。

但是不是每个学校都收学费,海尔布隆还是不要学费的,但是他们地区的学生也会跑来慕尼黑实习和工作,就是认为慕尼黑公司更加多,机会更加多。

10. 你的硕士单纯考试还是论文多?既然Management &Technology是交叉专业,那么商科部分和技术(理工)部分占比和难度分别是怎样的?

我觉得到底课程考试多还是论文多取决于你的选课。因为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给的灵活度非常高。本身120个学分的硕士课程,刨除30个学分的毕业论文,剩下30个学分是管理学和需要理工科选一个细分的分支。毕竟这个专业是商科管理Management和技术Technology结合的专业,所以需要理工科方向选一个分支。我当时选择的是计算机工程下属的基础部分。

而我发现理工分支下面的课程还是相对硬核的,而商科管理下面的课程会容易一些,商科管理主要形式还是Presentation和小论文的形式。但是理工的课程,尤其是编程课会出现一个学期交12次作业+3次考试的形式。当时有一门课就是12个ECTS的学分,需要一个学期3次考试加12次作业,这门课名字是Introduction to Programming,教Java编程语言的,所以压力会比较大。

而如果你不选择12个ECTS学分的课程,选择6个ECTS学分的课程,就需要交12次作业,但是没有那么多考试。我当时觉得R编程语言的课程非常难,其他的课程还有涉及云计算基础,用经济模型去算,甚至会有和物理交叉的知识,我一看物理,觉得自己本科商科背景完全不行,所以基本上理工这边就都选编程了。

11. 如果有的商科同学不喜欢编程课,那慕尼黑工业大学TUM还有没有适合的硕士专业可以选?

有的,可以选择Consumer Behaviour这个专业,就不需要硬读编程。我当时这个专业也录取了。

12.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选课还有什么特殊性可以分享吗?

慕尼黑工业大学TUM考试是没有考勤的,所以灵活到,很多同学会穿插回国工作和实习。因为国内很多大厂还是比较认可国内的工作经历,所以立志回国进入大厂的同学,甚至会平时在国内上班或者实习,到了考试月回德国来考试,然后结束考试继续回国上班。德国是可以接受远程工作的,我的Research Assistant助理研究员的工作也是可以远程在家的。

13. 你入学的那年TUM招生数量多少?有多少是中国学生?其他国际学生的主要组成都是来自哪个国家的?

我自己感觉我们那一届是400-500人,其中只有20-30个人是中国人。但是我没有官方的数据 ,所以只是从自己选课上课,上Seminar的体感来估量的。我之前上Seminar的时候感觉就会是德国人欧洲其他国家的人,剩下一半大概率国际生。但是也有的Seminar会非常极端,就是土耳其人占比非常高的。

14. 你觉得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UM商学院有没有给在读同学什么特殊的资源?让你觉得眼前一亮的地方?比如交换或者实习,双学位,辅修等等。

慕尼黑工业大学是有交换项目的,虽然我最终没有参加交换,但是我有观察其他的身边朋友,他们有申请巴黎HEC这样顶尖的商学院的交换,也有英国,美国或者其他地区的。但是交换的竞争还是蛮激烈的,会根据你硕士阶段的GPA和一些其他条件。而我观察,很多德国的同学其实反而不愿意选择瑞士苏黎世去交换,反而愿意去南欧,就是觉得阳光好,天气好。而苏黎世觉得会有点无聊。

慕尼黑工业大学辅修和多个专业学习也比较灵活,就是你只要达到注册标准,不管你上多少个学位。我自己没有选择交换或者双学位的原因其实是,我自己不想离开德国,想更加坚固一些当地研究的资源,好为我博士铺路。

15.你觉得TUM的最大槽点。

我觉得最大槽点还是师生比。就是本身老师还是太少了,学生太多了。所以在毕业论文阶段会特别极端,有的身边的同学会花2-3个月不是写论文,而是去找一个能够接受他毕业论文的地方和老师。因为慕尼黑工业大学TUM得自己申请Chair去完成毕业论文,那到底哪个老师愿意接受你,其实也得人家回复邮件同意。而这一来一回就耽误时间,有的同学真的找了2-3个月,最终找崩溃了,赶紧不管是不是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的老师,都赶紧先毕业了再说。所以师生比让这一点读书体验有下降。

三。博士预备篇

16. 可以分享一下你自己找到Research Assistant (RA) 助研这个工作的经历吗?

我申请到助研RA的经历还是比较幸运的。本身我觉得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管理学院的老师其实并不是很多。我刚才又提到,当时选择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的offer其实就是这个老师的研究方向和他/她所在的Chair很吸引我,然后我在硕士阶段就上了这个老师的所有Seminar课程。课程结束之后,其实和老师有一定脸熟的互动了,这个时候我问了老师是否有助研RA的机会。

当时老师手里有6个博士生,这六个人之前都是有在麦肯锡全职工作的,而他们这个组fund稍微有点不够,所以就想减少成本,开始把部分的活儿派给硕士RA助研去做,所以正好就招了我。而因为他们有在麦肯锡工作的经历,让我自己身在这个组里面也有一种在做咨询的感觉。这个组当时对我也有面试流程,也要求有编程coding 的经验,所以我觉得之前的编程课还是有帮助。

17. 你硕士阶段就这一份Research Assistant (RA) 助研的工作吗?

不是的,我一共有两份RA助研的工作。当时做这一份RA工作时,工作量太少了,一周只有5个小时,我觉得工作量太少会耽误我做研究的训练,让自己的强度很难以后用来申请博士。所以又申请了Max Planck Institute马克斯·普朗克学会(俗称马普所)的第二份Research Assistant (RA) 助研工作。(这个时候学姐还在说自己是幸运,但是Priscilla真的认为这就是实力了,毕竟马普所的含金量大家都是清楚的,能够随手一投就成功的实力是不容小觑的,这位同学真的也是很谦虚了)

申请马普所的时候其实就是从官网申请的,然后当时那个职位对于数据分析和编程能力有要求,正好我有编程能力和数据分析的经验,所以就满足对方的要求。其实我当时还不是很有自信,觉得我肯定上不了,因为那个职位虽然有编程和数据的要求,但是本身期待经济学本科专业,而我不是经济学本科,而且要做的领域也是碳排放。当时并没有给予太大希望,但是确实最终拿到这个职位offer了。而我进入之后发现,其实马普所对于人才也都是会放入库里面的,会有推荐。

同时,观察身边的同学,发现找实习或者助研RA工作的难度因人而异,我自己比较幸运也比较轻松。但是确实其他的同学有找的比较痛苦的,最终去了中企,发现中企确实企业文化和本地冲突也比较大。

18. 你觉得慕尼黑工业大学相较于其他德国院校有什么特别的优点?帮助到你博士准备?

我觉得慕尼黑工业大学TUM比较国际化,一般大家也都说英语,要求助研RA也没有强调要德语,但是有知道慕尼黑大学LMU就相对TUM就封闭一些,是比较在乎本地化,也强调要说德语,所以如果不会德语在LMU慕尼黑大学找助研RA机会就非常困难。

19. 你目前博洛尼亚大学的岗位职博士会有多少工资?

第一年可以做Tutor科研助理,税后大概1300欧元,如果加上科研助理的钱大概是2000欧元。这个钱在南欧是够了的。并且博洛尼亚这边也有很多CSC国际基金的人,所以会有一些研究基金。

20. 针对想读博的学弟学妹,在硕士期间的有什么建议?

建议如果是商科的学弟学妹想读博士,不要像我这样,博士只申请一个学校,而是应该硕士期间就努力考GMAT。其实商科博士很多也看GMAT的,而我当时想法是,如果博洛尼亚不录取我,我也会考虑独立商学院的项目制博士,而英国也有很多博士需要拿到毕业证之后才能申请,并且会根据你的GPA和GMAT,其他材料打分。所以如果考虑要读商科博士的学弟学妹,早一点考GMAT是最好的,因为后面选项目,准备材料,套磁这些都会焦头烂额。而我选择博洛尼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是不要GMAT。

21. 你观察身边在德国找工作的同学,如果不会德语,仅仅凭借英语 ,能够在德国找到工作吗?

我身边其实考虑回国工作的人反而占主流。我觉得如果不会德语的话,不是完全不行,但是机会确实会少一些。

好啦, 这位学姐的采访就到这里啦。期待下一个学长/学姐的采访。

再和大家分享一下荷兰的春日美景。

停下自行车,头顶上的树,拉进。
近景拍了一株蒲公英,不舍得吹。
野地里的小花,也不种也不收。

Priscilla

荷兰,Delft

2025.5.11